您的位置:

首页 >> 平安建设


努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切实抓好智能化网格服务管理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4-05-07 | 浏览:3495次 ]

宝鸡市金台区综治办 车永峰



金台区卧龙寺街道三迪社区,是一个板块型社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区有7个企事业单位、8个居民小区,116幢居民楼,3101户,人口7753人。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和高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标准化社区、区级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等荣誉称号。

十八大明确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三迪社区按照社会管理末端化、力量整合兼容化、诉求解决初始化、工作保障常态化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划分片区定网格,对每一片区、每一网格、每一家庭、每一居民推行实时动态、全方位管理,真正做到无缝隙、全覆盖,实行矛盾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努力将各类矛盾发现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牢固构筑社区矛盾调解防线。通过建立社区智能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实行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实行智能化网格管理,建立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三迪社区以畅通民意渠道,转变服务方式,推动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管理为主要方式,不断深化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的内涵,在基层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通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改善民生、解决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等职责,搭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托智慧社区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三迪社区共划分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一名网格长和6名网格员共29人的网格员队伍,社区为每个网格配备相对固定的管理服务团队,开展集中性走访,深入网格听民情、释民惑、解民忧、知民意;网格员通过上门走访、短信平台、微信互动平台、LED显示屏、门户网站等渠道,了解群众的各方面反映和诉求,并按照职能对事件进行分流,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解决,全程记录每件事的受理、处理、办结及反馈评价过程。

二、运用信息化网格管理新举措,实现社会管理模式“三个新转变”。

按照服务基层、整合资源、重心下沉的原则,切实抓好“三个转变”。一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二是“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社会组织为主导”;三是“以事后弥补型为主”转变为以“事前疏通引导型为主”的工作模式。把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组织管理职能落实到网格。一是掌握网格基本情况。掌握工作网格内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其变动情况,要及时掌握,及时变更基本信息。二是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收集、上报涉及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信息,定期排查,分析社情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将各类情况信息,进行积累、分析、比对,切实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供各方共享。三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掌握工作网格内现有的矛盾纠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发展趋势。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新的矛盾纠纷和苗头性事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工作平台。四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楼院、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建设,提高治安防范水平。社区通过把工作延伸到网格、把力量下沉到网格,针对网格内发现的矛盾、问题或居民和社会需求,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网格内居民的利益纠纷和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切实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全面准确登记辖区实有人口,了解、掌握基本情况,熟悉可能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重点掌握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动态情况。六是开展群防群治,深化平安建设。在网格内大力开展平安建设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平安志愿者和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治安巡逻,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管理服务的良性转变。

三、构建便民信息服务网,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

努力构建网格信息化服务,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以“三活”“四清”“五到家”“五个百分百”为基础,打造“一口清”服务民生格局。实现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沟通,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根据网格成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因素,实行群众工作的责任承包制,划定每一个网格服务团队的责任区,实现管理服务规范化。“定格、定人、定岗、定职责、定流程、定任务”,服务管理并重,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管理所有人、地、物、事、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整合力量、优化流程为重点,形成一个信息化、网格化、智能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精细化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二是将党务、行政、群团、“两代表一委员”、民间社会力量等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实现管理服务多元化,根据“摸清底数,落实措施,多方配合、严格管理”的要求,突出重点,在全面掌握外来人员的基础上,重点任务放在掌握高危人群。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 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 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三是按照“早排查、早预警、早调处、早化解”的要求,网格员加强经常性排查调处工作,及时上报辖区内存在的各类问题。以邻里守望为载体,利用网格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和服务需求,做好群防群治工作。

四、充分利用八大服务平台、四大亮点工程,实现社会管理服务高效化。

三迪社区以八大服务平台和四大亮点服务工程为抓手,信息化支撑、智能化服务,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建立 “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平台(外网)和信息库(内网),其中内网面向网格工作人员,包括基础信息、民情日记、服务办事、短信互动等模块,受理群众诉求;外网面向社会群众,展示“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工作动态,依托”八大服务平台,收集群众诉求,自动转入内网系统进行处理,并提供各方面信息咨询服务实现管理服务高效化。

1、社区开通了短信群发功能,智慧社区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将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通知可以直接发送到居民的手机上,社区和居民的沟通渠道及时、畅通。使重点人群和特定人群不会错过时效性很强的通知告知。

2、专门制做了三迪社区便民服务卡。把“三官一律”、社区、物业、家政、米、面、油、超市、饭店等上门服务的电话制做了一个精美的卡片送到居民家家户户,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

3、制做了9个LED显示屏。社区制做9个LED显示屏更好的方便了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商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社区的电脑可以以无线的方式及时更新小区门口的显示屏的内容。

4、居民信息库建设。社区与西安银河电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一套居民信息库软件。居民的35项个人信息一目了然,并设置了各种查询和搜索功能。

5、智能化社区服务平台。建立了既涵盖居民方方面面的信息,又有各项惠民政策办理和辖区各类店铺的信息库。形成办事流程、家政服务、社保民生、住宿餐饮、教育就业、交通旅游、综合治理、文体娱乐、投诉建议等11类智能服务模块、61个单项服务项目。及时了解掌握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动态,实现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有序、覆盖全面的网络体系。广大居民和辖区单位可以通过电视和电脑了解社区各项工作的办事流程、条件、标准;了解辖区各个商铺的基本情况;了解社区、辖区单位基本动态;了解社区和辖区单位各种服务功能;个人所需所求足不出户,并且能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互动。极大的方便了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实现了基层工作方式从传统型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形成监管互动、分工协作、动态有序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小区群众对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范围内的事项如有诉求,均可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投诉建议至服务平台。

6、社区亲情医院平台。小小的血压仪联系个人、社区、亲人、医院。紧紧的把个人、社区、亲人、医院联系在一起,既能有效的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又能增强了亲人之间的亲情,从而也拓宽了社区的服务功能,一取多得。

7、社区微信互动平台。社区居民均可利用微信平台和社区进行互动。辖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编辑文字的形式及时向社区反映情况,社区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居民反映的情况、及时处理并且反馈到居民本人。

8、社区安保监控系统。三迪小区安装了168个摄像头、兰宝小区安装了58个摄像头、社区安装了软件系统和两个小区的监控系统连接后在社区就可以监控全社区的动态。

“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网格管理智能服务可使社区和居民推心致腹的交流沟通、网格员积极主动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的工作态度,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沟通,重点围绕创业创新,维护权益,就业、就医、就学等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做好服务与管理,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而且开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能有效整合各个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和社会团体中公共资源,这项工作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统筹基层组织资源,组建法律、家政、医疗等专业服务团队,更大范围内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网格内部资源,将有能力、有特长、有威望的群众引入志愿服务力量,探索群众自治新模式。使基层组织建设从各部门单兵作战向有效整合各种工作资源转变,以往经常出现的党务、行政各管各、“两张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大大充实,基层组织建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