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治理


金台区关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4-03-26 | 浏览:21720次 ]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提升我区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创新和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良好社会秩序,为建设绿色、现代、平安、幸福的新金台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既要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和服务活动,直接服务群众。要把领导社会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决策,支持政府履行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坚持政府负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不断加大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使政府管理更加协调有效。

(三)坚持社会协同。大力发展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在大量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

(四)坚持公众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政务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同时,也要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五)坚持依法治理。加强严格执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带头依法办事,用法律规范社会治理的日常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扩大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形成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目标任务

重点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民生建设、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当前我区社会治安、市场秩序、民生事业、食品安全等社会服务治理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强化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建立有金台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科学、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会矛盾明显减少、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的目标。

四、工作重点

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一)平安工程

1、完善社会安全工作体系。继续坚持情报信息定期研判、治安形势分析、矛盾排查化解、安全生产检查通报、舆论引导“五项机制”,全面把握、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健全对邪教组织人员的教育、转化和巩固工作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或利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健全反恐工作指挥协调机制,加强反恐斗争。

2、构建完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体系。深化平安金台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推进“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实施“853”工程(八张防控网络为构架,五项运行机制为保障,三年完成建设任务),构建新型治安打防管控体系,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加快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和农村“小探头”工程建设,实现全区范围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资源互联互通、高度互享。

3、强化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整治机制建设。健全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机制,集中排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车站等高发案重点地区,及时掌握、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坚持领导包抓、挂牌督办制度,每年分层次确定一批重点地区,做到治安面貌不改变不放过、人民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建立排查整治工作协调督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对整治效果不明显、治安状况不断反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4、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区上设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镇街设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所、社区、村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居(村)民组长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采集组长,开展日常服务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公安分局尽快建立全区实有人口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5、完善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服务管理。组建司法所人员、社区民警、专(兼)职检察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矫正队伍,切实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贫扶困工作。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控监管,有效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继续实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工程,积极推行“四有”安置帮教工作模式。各镇街要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

6、加强社会闲散人员、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扩大“青少年服务工作站”的覆盖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亲情关爱网络,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途径。

7、加强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人员的服务管理。建立定期排查、分类稳控工作机制,严防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失管失控。加强对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理,落实治疗、教育、稳控措施,严防发生现实危害。

8、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行重大隐患治理和生产安全事故查处逐级挂牌督办制度,深化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二)民生工程

1、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扶持创业、扩大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搞好创业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2、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完善大社保模式。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绩效考核机制和参保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被征地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使惠民政策日臻完善,给广大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3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组织,强化监察执法一线力量,全面掌握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预防和查处违法行为。不断完善由工程项目审批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劳动监察部门齐抓共管的建设施工领域欠薪问题综合治理方案,逐步杜绝恶意欠薪行为,有效维护劳动者工资权益。

4、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要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住房保障机制,全面启动教育振兴工程,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建良好的条件,要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处理好当前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好一些群体的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对失地农民、军队退役人员、企业下岗职工、乡村民办教师等重点群体的政策措施,积极做好救济救助工作,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利益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

(三)食品药品安全工程

1、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强化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重点充实和加强镇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实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理顺部门监管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有主体责任,企业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健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生产经营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人员,切实保证生产经营全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夯实企业主体责任。

2、健全食品药品检验监测体系。构建区级检测为主、企业自检为辅和市场快速检测为补充的三级检验监测网络。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建成一流的检验检测中心。形成以区食品药品检验监测中心为主,各企业检测机构为辅的检测体系;实行统一检测计划、统管检测费用、规范检测项目、集中信息发布的食品药品检验监测管理机制;加大检验监测经费、设备、人员投入,全面提升食品药品检验能力;强化企业自身检验,加强对原辅材料、中间品、成品的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3、健全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以加强食品安全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原则,建立食品药品企业诚信自律体系。开展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强化企业守法生产经营意识,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公约、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与监管部门签定质量承诺书等形式,引导、约束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企业诚信监管档案,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完善诚信信息披露和奖惩制度,实行退出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加大守信企业政策扶持力度,警示惩诫失信企业。

4、加强食品药品社会监督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依靠群众、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实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制度化、网格化、规范化。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公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聘请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发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职能,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监督网络。

5、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按照“应急有预案、响应有程序、处置有标准、善后有措施、防范有要求”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分级应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四)维稳工程

1、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综合协调,司法行政、信访部门和人民法院分别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调解体系。完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规范运行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着力抓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建设,扩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覆盖面,落实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责任,实现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优势互补,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2、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围绕社会保障、城镇拆迁、企业改制、资源开发等社会热点领域和企业军转干部、复员退伍人员、乡村民办教师等重点群体引发的社会矛盾,建立矛盾集中化解机制,全面落实政策措施,力争每年集中化解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定期拉网式排查制度,构筑全方位、动态化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源头上,坚决防止个性问题演变成共性问题和利益诉求解决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

3、建立健全专业化调解机制。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设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等专业化调处中心,组建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建立调解人员信息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律师协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共同化解社会矛盾。

4、进一步完善信访积案依法化解机制。全面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联合接访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信重访。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制度,完善公开听证、案件终结、信访救助等制度和办法,加大对缠访闹访等违法信访问题的依法处置力度,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大力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

5、切实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关于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决策审批程序,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从源头上规避社会矛盾。拓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域,建立专业评估队伍、专家信息库。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体系,按照“属地管理、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

6、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全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信箱等诉求表达方式,完善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7、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水平,完善公共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和善后工作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五)信息工程

1、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坚持建设与规范并重、发展与管理同步,推动政府网站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开辟服务型网站,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区级媒体网站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的网络监管机制,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加强对网民心理和需求研究,利用博客、微博、论坛等开办功能实用、服务便捷的专业频道,丰富网上文化内容,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2、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着力建设宣传、引导、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格局,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加大网络正面宣传力度,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巩固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加强专兼职网络宣传员、评论员、引导员队伍建设,明确职责任务和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网站和手机信息监控工作,有效防止和依法打击有害信息传播,确保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形象的重大事件。

3、依法加强对互联网媒体的管理。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落实运营企业和用户法律责任。加强网络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行业自律,引导网民诚信守法。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六)公共参与工程

1、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功能,发挥社区服务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构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完善和加强镇街、社区、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工作站建设,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加大对社区、村的投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2、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社区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将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模式,切实加强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问题处理速度,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制定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备案管理制度,扩大社会组织备案管理范围。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第三方独立运作的社会组织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依法监管,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

4、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研究制定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具体办法,强化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组织功能。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五、组织领导

()完善社会治理组织领导体制。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区、镇街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对社会治理总体规划、重大方案、重要决策的研究,加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社会治理重大事项由委员会统筹研究、统一部署,日常工作由办公室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各项任务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尽其职。充分调动镇街、村(社区)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自觉性和参与性,切实增强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适应社会治理发展形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社会治理资金需求,以项目化的方法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设立社会治理创新奖,对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镇街、部门和单位予以奖励,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健全考核奖惩和督促检查机制。把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履行社会治理职责述职评议制度和工作实绩档案制度,把社会治理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级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